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考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10-25 16:26:29 ; 浏览次数: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考

 摘  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2 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或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教育改革正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研究21世纪的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研究,则是教育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因而探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自觉加以运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学术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思考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及特点
 1.1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表述?
 “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
 综上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和系统的探索活动。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 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用什么样方法,便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常见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论文或论著。  
 1.2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和人的学习,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理论。
 影响教育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的条件因素 ,而且还涉及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之间的社会因素,所以,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对人的内部世界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对教育现象达不到 自然科学那样,在有效控制或隔离某些相关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实施研究活 动,因此,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
 教育存在的异质性也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 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定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要抽取更多的样本,它的研究结论的概括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
(2) 教育科学研究更多的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方面,而且还包括被研究者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不是客观的、无意识的物体,而是有思想可以变化 的人或人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研究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和态度。这些都对教育研究资料的可靠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 ,教育科学研究很难进行极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涉及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倾向时更是这样。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2.1  科学与人文的含义
 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人文科学,是以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世界之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学科体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考察事物产生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科学是理性的、客观的,同时也是严肃而真诚的。人文精神源于对人类关怀之爱,它关注对人及其文化的理解、表达和建构。科学注重客观、理性和对客观真理的逻辑性表达,人文科学则关注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关怀人的价值和心灵体验。由于人和社会发展具有 
 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与人文不可能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必然存在内在的统一。
 2.2  科学与人文的逻辑统一
 如果用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从一种哲学的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科学,则不难 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连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需要相互理解。科学不仅以严密的逻辑来观察、论证客观事物,它同时也从自然中取出富有韵律的自然和谐的神秘和美。因为,只有冷漠的数字和机器是不够的,科学所建立起的人类进步阶梯的架构需要人性之善和美来补充。 “没有 同人文科学对立的自然科学 ,科学或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同样 也是人的。”在人类生活的地域和文化土壤中同时成长、发展的科学和人文,二者同根于共 同的环境 。“人们必须找到把科学和我们的文化的其他部分结合起来的方法,而不能让科学成 为一 种与我们的文化无关的工具来发展。”
 2.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在实践中的统一
 无论是科学研究范式还是人文研究范式,都为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鉴。但是,如果不将科学与人文的深刻内涵根植于教育研究活动中,而盲从于各种新的技术或方法,不了解方法所属的应用环境,其结果将是走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选择的误区,甚至产生某种偏见,将方法的运用变为一种教条。一个将教育研究置于真实教育实践情境中的研究者,是将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反思融人到实际研究活动中,对实践加以改造,是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融合,也才会“抱着更敏锐和强烈的渴望继续追求,直到通过他心灵中与事物的实在亲密无间的那一部分,接触到万物内在的真实”。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人文内涵的统一,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并非冷漠的程序执行或是抽象地谈论人性,而是“把有关研究方法知识、体会转化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体察某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它不在于方法的简单相加,而在于研究者个人独特的实践体验。惟有如此,才能在教育科学研究这一特定领域中,把握研究方法 的实质,开展有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社会永恒的范畴,是一个接连不断的动态过程,它的变革和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初步形成,然而教育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一直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影响了教育学的独立性与科学性,因此探讨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自觉加以运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学术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目的
 教育科学研究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探索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本质联系和规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观察到,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同一个教师采取一种教学方式比采取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教育现象的背后肯定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规律)。又比如,像智育与德育、人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知识与智能等这样的教育范畴之间,毫无疑问,也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当然,尊重教育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冲突。
 我们应该严格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客观规律,一个是科学规律。前者是存在于我们身外的“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后者是客观过程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固有的规律性不等同于教育科学所揭示的规律。教育科学研究除了要揭示隐含在教育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外,还应该阐述和总结论证教育实践中的种种教育原则、原理。教育史记载人们对教育规律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
 应该说明,科学规律对客观规律来说具有相对的性质。所谓相对性有两层意思:(1) 一切科学规律都是对无限性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有限的认识。教育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而不仅仅是注解教育方针。(2) 任何科学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科学规律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质,科学规律必须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是绝对的要求。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仅应是教育过程中的客 观规律,更应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且,教育科学研究所确立的科学规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时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教育是永恒的社会范畴,它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育学自赫尔巴特创立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5  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走向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摆脱了极“左”思想的影响,引进了实验,测量和统计等方法,提出了“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的口号,并且呈现出走向实验、走向融合、走向多元化和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5.1 走向多元化
 这一时期。人们不仅大量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因果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个案法、矩阵法、优选法以及数学法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力图通过对教育现象中诸多不确定的性质状态做出教育描述,而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明显地呈现出层次化的发展趋势。第一层次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第三层次是教育科学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般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论原理的总和,是许多学科或所有学科都普遍适用的方法,包括科学理论的发现方法、检验方法和发展方法。教育科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科学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教育科学发展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这三个层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最普遍的方法,对其他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又从其他方法中汲取营养,并且三者的应用范围,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正是由于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层次系统。
 5.2 走向现代化
 这一时期,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中。从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丰富性来看,主要是广泛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手段和方法来推进教育科学研究。使教育科学研究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不断地作双向运动,从而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
 其一,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科学工作方式。当代先进的智能计算机可以帮助教育科学研究者寻找正确的思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共同解答问题,从而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从单调的个人冥想式转变为动态的人机对话式,研究过程由单一的演绎推理转而成为人与计算机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
 其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研究语言的抽象化、规范化和理论化。如果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引入计算机语言、逻辑符号语言等,将使教育科学研究的语言由单纯的自然语言转而成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统一体。这必将极大地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语言功能,使研究技巧与实验设计更加趋于完善。
 其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检验与评价体系的合理化。长期以来,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提供定性结论,而对这些定性研究的成果又难以进行可靠的检验。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与仿真,使某些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在付诸实践之前,即可受到某种程度的检验。这样,既可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复杂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2】安文铸.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再认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4).
【3】刘济良.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4】汝信.陈筠泉。李金山.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M].福州:福建出版社.2000.9:52~59.
【5】罗三桂.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6】王舞毅.略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