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作业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广东教学点; 时间:2020-07-10 10:11:36 ; 浏览次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本文旨在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演变,剖析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坚持从人民群众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国家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文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自信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演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文化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段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本质和真谛的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新的时代视野,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

二、唯物史观: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剖析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精神文化条件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因素,消极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的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人民群众中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产过程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足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关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观点;关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观点;关于“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观点;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观点;关于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的观点;关于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观点;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观点;关于“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观点;关于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等创新性的观点,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提供正确的文化意识,为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指引正确方向。

三、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则要求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去,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国家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就要求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546926589688748.jpg                                                    1546408783703999.jpg         

(添加微信成为您的考研小助手 )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考研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