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作业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广东教学点; 时间:2020-09-30 10:12:33 ; 浏览次数: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十分重要。

稳中求进总基调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辩证法。稳中求进,是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稳定的市场预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与进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正确处理稳、进、改的关系,审时度势,谋定后动,做到静有定力、动有秩序、改有实效。

做到稳中求进关键是把握好多重目标的平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这“三个点”相辅相成,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寻找推进改革最大公约数。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就是要远近结合,既谋划好顶层设计又注重眼前实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就是要推进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稳中求进必须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宏观政策要稳,就是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向社会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稳政策目的是稳市场预期。在政策运用和调控方式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不靠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推动发展。微观政策要活,实际回答了用什么方式防止经济下滑问题,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各项政策,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基本民生搞好,把社会保障搞好,织牢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这充分表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化解产能过剩。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打好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攻坚战。

大力优化需求结构。对于释放有效需求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明确要求,就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掌控好。稳投资,关键是稳定社会预期,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促消费,就是在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扩出口,就是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大力优化城乡结构。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城”的方面,强调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在“乡”的方面,强调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深刻认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大力优化空间结构。习近平同志指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他特别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树立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给人民留下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努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谋划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政府和市场分工、部门功能性分工、中央和地方分工,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聚集和激励创新人才。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应进一步加大用好、吸引、培养人才力度,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用好人才,首先是用好科学家,积极创造良好条件,让科学家多出思想、多出成果;重点是用好科技人员,既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还要用好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同时,应做到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紧缺的人才。

   

1546926589688748.jpg                                                    1546408783703999.jpg         

(添加微信成为您的考研小助手 )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考研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