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9-10 16:05:10 ; 浏览次数: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确定自我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时期,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更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应对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格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直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但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单从躯体健康的角度看, 大学阶段的大学生看起来身体比较健康。但是, 从科学的健康观出发,情况与现实是相反的。大批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适应降碍和不良反应, 并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己然明影响到这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分析
(一)人际交往有待提高
 大学是个半开放的社会,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离开父母后,融入到集体生活,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属于个人的一份亲密友情关系,事实上,他们在人及交往方面缺乏一定的偏技巧。,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方面大学生们存在着地域文化的差别,另一方面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少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此一来,他们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了倾诉对象,容易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也时常感到自卑,越来越缺乏自信心,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
(二)适应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刚刚步入的大学校园, 对大学生活充分无限憧憬,新的学习环境、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格外陌生,与以往高中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方式相比,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大学生活完全不同。在脱离父母亲庇护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连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劳动都不愿意去做。除此之外,学习上也存在差异,高中的教育是强制的,封闭的,只是把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目标。与之相反,大学校园里学习环境非常宽松自由,许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非常不明确,经常出现自由散漫、无所事事的情况,尤其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他们无法接受,久而久之,就会容易出现彷徨、苦闷的消极心理状态。
(三)感情生活存在困惑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青春成长时期,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现象较之从前越来越普遍。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究竟我该寻找什么样的爱情呢?这些问题让许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与困惑。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同时缺少生活经验,加之情绪上容易冲动,因此心理苦闷、为爱殉情等现象事由出现。如果失恋,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们很难从痛苦中走出来,常常因为感情处理不当问题而陷入痛苦迷惘而不能自拔,这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学习与就业压力愈发严峻
 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和就业市场的饱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当代大学生们不自觉的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校园里,这些大学生们一面忙于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争取毕业,同时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他们对于社会却没有任何经验。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眼里,他们通常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后就应该得到一份工资待遇丰厚、环境优越的工作,然而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巨大的心理落差, 极易使他们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和悲观情绪从而由此产生就很多心理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缺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 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稳定阶段,面对众多的挑战,他们心理素质的脆弱,社会经验的缺乏,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是表现在父母期待、父母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扥等,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父母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和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心理素质。
(三)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情绪和情感最复杂的动荡时期,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难以适应各种环境,在外界诱因(如父母期待)的作用下,形成自我期待,通过正确的自我调节才会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自己的认知态度, 自我意识、个性特征和情绪也都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与德育辅导的必然联系
 1.学习辅导
 学习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要向学生及时介绍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风;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
 2.生活辅导
 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等问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感情问题,了解爱情的本质,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地位,树立健康正确的恋爱观,并进行有关性心理卫生知识的科学教育。
 3.人格发展教育
 培养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人格发展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要使学生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
 1.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全体学生懂得心理卫生的基本依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
 2.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往往反映出心理素质的高低。挫折教育要使学生了解挫折与人生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挫折唤起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他们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
(三)提高校园文化生活建设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会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建设。
(四)学会自我调节
 1.充分认识自我,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所以大学生进大学适应新的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
 2.积极开展自我心理调适的实际行动
 主动采取必要的行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摆脱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比如,遇到问题积极向心理老师咨询、经常进行心理训练、心理锻炼或心理治疗等活动。积极的为同学、为集体或自己做些事情,学会关心别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有益的行动活动中去。
 3.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学会自我宣泄。对一些经常产生的不满、愤怒与痛苦应积极加以宣泄释放,但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如进行快跑、拳击等一些体育活动,或找知己加以倾诉等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波动的情绪,以乐观、坚强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境,使自身的心态保持平衡。
 当今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够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社会环境,才能在所从事的事业中焕发灿烂的光彩,才能在毕业时成为社会抢手的人才,为用人单位所青睐。总之,健康人格的塑造,既是当代大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也关系到大学生充分就业以及当前劳动者整体素质优化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大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认知水平将是他们成长发展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位大哲学家说得好,素质教育的内涵—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实在是形象而又深刻。健全的人格,使人在困苦中品出快乐,在失利时取得成功,在平凡里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