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浅析和谐视野下我国政府权力的运行机制及构建思路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9-20 10:13:41 ; 浏览次数:

 浅析和谐视野下我国政府权力的运行机制及构建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腐败问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握有的公共权力,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贪污受贿,以上这些行为对整个社会良好运作有着严重的毒化作用,严重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十七大再次强调:“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涵义
 政府权力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形态的产物,政治和行政实体要利用政府权力发挥其阶级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必然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用以保证权力按照其意志运行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以及其它关系网络,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应运而生。
 目前关于“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界定的代表性的观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是指各级政府组织在推行国家事务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与层级之间在政策制定权与资源支配权、法律或政策解释权、执法权和行政事务管理权归属等方面权力的划分与权限范围,以及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组合、配套、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结构。它是国家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权力资源配置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静态上的纵向和横向分权结构体系以及相配套的组织结构形式;动态上则主要是指权力资源的配套、协调与制约的关系以及权力控制的形式。
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具有存在的历史性、生成和运转的客观性、功能和作用的可塑性,在其内涵界定上我们应该树立全面的认识。  
二、关于我国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权力的设置和分配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设权不当,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完全转变,政府权力的市场行为仍然不够规范,政府权力尚未从直接干预的传统模式过渡到宏观调控的现代模式,其结果是限制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助长了行政权力的市场寻租行为,提高了政府权力运行的成本。二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造成一方面政府权力缺乏合理分工,政府权力资源不能得到良好的配置,权力运行效率不高,并且极大地抑制了下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许多不受制约的“真空地带”,在权力运行中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网络,权责失衡现象严重,内部监督体系如同虚设。    
2.政府权力运行的法制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行政立法角度讲,现有的政府组织法过于简单,对政府的机构设置、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责任形式等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行政程序法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基本法律,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相对分散、相互冲突、缺乏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从执法角度讲,行政主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循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从法律监督角度讲,习惯于以部门文件形式来约束和监督权力运行,缺乏规范性、操作性、预防性、长期性和威慑性。[3]  
3. 政府权力运行程序欠缺规范透明。政府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体现在政府权力运行缺乏清晰、严密、具体的规范,未形成互相衔接、环环相扣的权力和责任网络,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过宽过大,有的虽然规定了程序,却不遵守程序,或是随意减免既定程序,甚至改变程序规则,而得不到有力的监督和纠正。政府权力运行不透明,体现在权力运行程序和规则对外公开的程序不够,如通过“内部文件”、“部门规定”等对外开展工作,规则程序只有政府官员才知道,这样就难免出现“暗箱操作”,滋生腐败问题。 
 4 .政府权力运行的激励和惩罚机制不完善。即政府权力运行的过程及结果,缺乏必要的完整而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已有激励和惩罚措施的正面效应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成为腐败问题繁殖的重要诱因。具体地体现在:公务员名义工资水平不高;公务员录用、晋升、奖惩、退休等尚未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功绩原则;财政拨款缺口和“创收”任务;腐败案件查处效率不高、惩罚力度不大。 
三、构建我国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1)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就是把政府各部门为企业和老百姓服务的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依照《行政许可法》进行运作。提供“便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成”。全力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塑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但在工作实践中,一些行政服务中心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各地都要进一步扩大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授权,增加服务内容,应进尽进。
(2)建立信息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就是把政府各部门信息和数据集中到一起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归纳,最后形成系统完整准确的信息数据分析供有关各方使用。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成果以数据形式表现。这些数据承载着政府管理方面的核心内容,是宝贵的行政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分散存储在相应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并出现信息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等。建立政府信息数据中心,能加快各职能部门业务统计信息的生成和流通速度,提高业务信息的质量,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
(3)建立考录培训中心,实现选人用人公开、公正、公平。就是把政府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录用人员和公务员学历考试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资格考试等全部集中到考录培训中心运作。人事主管部门只管招考计划的提出、招考政策制定、招考纪律的执行,具体的考试运作由考录培训中心会同相关部门操作,人事部门不再具体组织各类考试工作,只是协同有关部门对考录和职称评定工作进行监管,有关监督部门对其进行监督,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行政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实现选人用人的公开公正公平。
(4)建立综合执法中心,整合执法资源。就是把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权力集中到一起,发挥综合执法效益。实行综合执法制度(也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既是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的具体表现,也是解决在实际执法中存在的权责交叉、执法扰民等实际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执法应从城市管理延伸扩展到行政执法的更多层面。建立综合执法中心,有利于切实解决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的执法主体分散,执法效率低下问题;执法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执法方式单一,手段疲软,受委托部门制约较多,队伍不稳定,执法难以到位的问题等。从而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努力降低行政执法成本。
(5)建立信访投诉综合受理中心,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就是把政府各部门接受群众信访和投诉的职能整合到信访投诉受理中心,集中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投诉。目前我们受理群众信访和投诉的渠道分散,力量分散,有党委政府的信访局,还有法律机关信访机构,也有纪检监察的信访机构。有政府专设的投诉受理中心,接受群众投诉,还有市长热线,政风热线等。建立信访投诉综合受理中心,整合了相关资源,既方便了群众向党委政府反映问题,不需要到处乱跑,又有利于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既能检验各受理机关群众观念和办事效率,又能锻炼受理工作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6)建立综合监督中心,创新监督模式。就是把监督资源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综合监督效应。我国目前现行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两部分。外部监督有来自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舆论的监督。内部监督体系是行政组织内部自我监督体系,包括专职监督机关(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非专职监督机关的监督(如上级机关监督、主管机关监督、政府对职能部门监督)。已形成一套多元覆盖、各有侧重的监督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监督的权威性不够,监督力量分散,各类监督主体各管一段,适用不同的监督制度,未形成监督合力,相互配合协调不够,甚至存在互相推诿或重复监督的现象。建立综合监督中心,有利于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实现监督手段上的互补,克服单一监督的短腿现象,提高综合监督的效果。
(7)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这是现代宪法与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也是宪政与法治的精髓。首先,以权力制约权力,即通过民主政治体制本身形成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对权力的运作加以规范和限制。这也是权力制约的主要手段。其基本模式,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制度。其次,以法律制约权力,即将权力的行使规定在宪法法律的范围之内,通过宪法和法律约束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也是现代国家法治的基本要求。英国的宪法学家戴雪指出:法治首先意味着法律的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优势地位,它排斥政府的专断、特权和广泛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其三, 以权利制约权力,即通过公民民主权利的确认与保障,对国家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应立足于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现状,积极加强同实际工作者的对话,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有机结合,同时科学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在此领域的先进成果以及实践领域的成功经验,争取早日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打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