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浅谈由教育产业化引起的中小学教育问题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1-29 09:39:54 ; 浏览次数:

 浅谈由教育产业化引起的中小学教育问题

 摘要:教育产业化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以教学为根本,而更取向于利益化,因此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关键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产业化,学校需要进行一些改革,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根本才是民心所向,通过中外教学的比较也更能说明这一问题。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   问题   中外比较   改革方法尝试

一.教育产业化的概念
教育的产业性是教育的物质属性的客观特征。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和特性。在经济学上,产业特征的基本要素包括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
二.教育产业化带来的问题
因为教育产业化的提出,现在很多学校不再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越来越多的学校使得现在中小学的收费越来越高,从短暂来看,高收费从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事实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很多的家庭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学,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到自己理想的学校,而学校也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这样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越来越喜欢拼富,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少。
现在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会因无力负担高额费用,而被剥夺平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而更多的家庭只能减少其他开支,忍受过重的教育收费。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强家庭的子女,即便是学习成绩和资质都很一般,却也能够通过“买分”进入教育质量高、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因为少数“教育产业化”论者将教育混同于一般企业,甚至提出要“市场化”的论点。一方面过分强调受教育者应承担教育成本,强调学校教育的经济收益和眼前利益;另一方面则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公众造成误导,并被部分民办学校的出资者和举办者作为牟取利益的依据。
同时,现在在校外有很多的私人辅导机构,据称,有某些辅导机构每天大肆的招学生,不管学习质量,只管自己的利益,目的是为了自己可以上市。
传统教育管理体制非改不可。但教育产业化是变革教育管理体制的途径,而不是目的。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人,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在于一批有责任心、有抱负、爱我中华、科教兴国的人,是一批懂教育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但是,在“教育产业化“的旗号下,学校会变本加厉的收刮百姓的钱财。因为,凡是打着”教育产业化“旗帜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赢利,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人,都决不是热爱教育的人。
三.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区别
1、教育的多重属性和多种功能决定了教育“产品”的多重性。
一般产业的属性比较单一,如第三产业中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都属于私人品性质,即具有利益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具有生产力属性, 还具有明显的上层建筑的属性。因此,培养人的活动,除了要给受教育者提供知识服务,还有政治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发展科技、繁荣学术的使命。从教育的单位——高校本身的职能来说,除了教学,还有科研和社会服务;因此,这也决定了教育服务这种“产品”具有多重性。教育的受益者,既是受教育服务这种“产品”具有多重性。教育的受益者,既是受教育者个人,也是整个社会。因此,教育服务既有私人品质性质,也因知识的传播和为社会服务而产生长远的外部经济效果,为社会所共享,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如义务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基本上属于公共品性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在发达国家适龄人口中也只能有一部分进入高等学校,这样,他们消费的这种教育服务就有部分独占性与部分排他性;同时,高等教育还能提供为社会共同享用,人类共同拥有的学术贡献,一些基础研究成果就具有典型的公共品性质或公共品属性,它体现了教育产出的特殊性。
2、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学生不是教育的产品。
作为第三产业的教育产业,它不像第一和第二产业那样有实物产品。教育作为服务业,它提供的仅仅是教育服务,主要包括育人服务和学术服务,这些服务是由学生来消费的,教育提供的不是“劳动力”或“人力资本”。人的成才或人力资本的形成,既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是受教育阶段,也是不同阶段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不能把人才(毕业生)看成是完全由学校(教师)加工的产品,而且当他们在人才市场参与交换时作为供给方只是他们自己,不是教育部门;参与交换的商品 是他们具有劳动能力,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四.解决办法
所以我认为“教育产业化“并不是解决现存教育问题的良方,教育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公益的事业,学校毕竟是培养人材的地方,产业化就必将讲求效益,必定与利益挂钩,这样就失去了办学的宗旨。
如果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公平的对待,都能有机会上学,我认为有几点可以尝试实行:
一.应取消现有的择校制,所有学校的学费都一致,不存在好差学校之分的说法,师资力量可以在同一地区合理分配。学生考进学校需要有完全的公平性,不能通过花钱买就能进学校。现在又有好多高中出现了国际部,国际部的学生更是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只要有钱就可以直接去国外读大学,所以原本生源很好的高中现在连最差的高中都不收的学生也会收,只为赚更多的钱,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学校和社会的不负责。
二.要杜绝学校私自收费的现象。学校应严格执行“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坚决杜绝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乱收费现象发生。
三.要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一旦发现有学校乱收费现象,教育部门要严格处分。在我国,众多中小学校长因乱收费而”落马“。
今年2月,中纪委第二次会议提出反腐倡廉要深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被列为第一条。
四.校务公开,遏制“名校“腐败。凡按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教育收费,包括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借读费、住宿费和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学校所有的收费,均应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收费减免的政策也应进行公示。学校要在校内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向学生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学校在招生简章中要注明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在开学时或学期结束后,通过收费报告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报告本学期学校收费情况,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实际收费与规定的收费是否一致。
五.中外对比
现在几乎所有国家实行基础教育义务制。在财富不均的社会里,实行义务教育,使得孩子们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成长,是保持社会凝聚力和稳定的重要条件。旅美博士赵勇在回答新华网友有关“教育产业化“时提到:“美国在中小学教育里没有所谓的产业化,产业化是在职业培训里有一些,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不一样。教育目的一个是培养人,对整个国家、民族的义务。另外一种是对你个人有利,比如说你今天学了英语,马上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那这个马上可以产业化。但是大多数地方还不是产业化经营,美国的大多数教育机构还是非盈利机构。美国大学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靠政府拨款,至于私立大学,尽管很多名声很响,规模大部分很小,学生人数并不多。私立大学入学的学生中,如果家庭不富裕,能拿到各种助学金。即使是缴付了全部学费的学生,也并不是市场成本。美国的私立名校,运行成本大约有一半来自捐款,也就是说,学费大概只有市场成本的一半。为什么私立学校会采用这种运作模式呢?
如果学生的学费是市场成本的全部,很多学生毕业时必定债台高筑。如果学生毕业时找不到高薪的工作,他们很可能进入地下经济来逃避还债,地下经济的职业往往收入低,而且很少升迁的可能。所以市场化很高的私立学校也是赔钱办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毕业生有很多学识,但没有很多债务。这些毕业生在职场成功之时,不能不感念母校赔钱办学的恩典。比如说,普林斯顿60%的校友,都向母校捐赠。
由此看来,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不是产业化的。从学生个人讲,教育是一笔极大的投资,占据了一个人最有活力的十几二十年时间,而我们知道,大的投资对稳定性要求相当高。如果学生求学期间背上巨额债务,风险会增加很多,这样会大大降低教育的价值和社会的财富。相反,如果毕业生学识多,债务少,他们创造的财富会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保证教育的支出。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看,教育产业化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这是鲜明的比较,这也正是中国的学生和美国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工作时为何有鲜明对比的原因,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结论
通过中外教育的比较,教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的比较,及对于中国目前教育上的问题的探讨,现得出结论:教育产业化应合理应用,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切实为学生和教育事业着想。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etrsX3mUdrj0vpm-PhIG16I8xHJHc3c_zo6cYMFNuq0qw3aQGIF4SlgCMs0q1TB
2.争鸣:再论“将‘教育产业化’进行到底!”
3.争鸣:将“教育产业化”进行到底! 
4.  谁使教育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