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浅谈当代中学教育——教育经济学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10-26 11:02:04 ; 浏览次数:

 浅谈当代中学教育                     

                                        ----教育经济学                                                       
 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明显的一个 事实就是,现在企业招人的时候越来越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大多数都认 为,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获得,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很难在工作中培 养。这确实不错。因为学校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而除此之外, 家庭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主要地方。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思想道 德素质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但前提是,我这里讨论的教育既 包括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又包括广义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X 但是学校的教育占主导地位。因为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其思想道德素质的 培养阶段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面度过的。总之,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对人的 思想进行必要的改造,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能使一个人更好地、更有价值地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运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 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 最重要的方面。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的国民的道德水准、思想素质越高,奋斗 精神越强,创新意识越浓,对现代化的追求越迫切,表明其人力资本发展水平越 高。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在人力资本中极其重要,它能够衡量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应用的好坏。
教育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
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 我们不断地重复着一个环节,那就是学习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从教育中获取的, 因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们都是在被教育着,无论这个“被教育”是自愿 的还是强迫的,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会获得一定的知识。况且人性本来就存在着 一种惰性,一开始的时候你要他自主地学习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通过教育 逐渐地培养他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使他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而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教育发展经历过几个阶段,即 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但是对教育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尽管在不同时期,教育的职能有所不同,但传递、积累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始终 是教育的内容,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更是其主要的内容。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 都不是某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晶,是一个 不断传递、积累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是人类自觉地、系 统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培养他们能力的教育形式。它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知 识,根据不同对象,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概括后才进行传授的。并循序渐 进、由浅入深,按照受教育者所能接受的程度进行传授,使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 路,更有效率地学习到知识。因此,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人的 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影响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当今时代是一个知 识的时代,也就是人力资本的时代,那更是教育的时代。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物质文化的要求,子女教育消费在中国居民消费中占很大比例,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甚至有的家庭不惜负债给孩子教育投资,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暑假的培训班的事以及上网查阅资料,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教育消费的真实现状,了解了家庭教育消费为啥如此之高,消费在了什么地方。进而进行思考怎样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子女教育消费的概念:
我说的子女的教育消费指家庭为子女求学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包括基本教育支出•扩展教育支出以及部分家庭承担的选择性教育支出。
现象:
下面看几个教育消费事实
“孩奴”也成为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的又一热门名词。为什么说是孩奴呢,我们看看这几个数据就知道 了
庆庆妈”称,今年经历儿子小升初,大人孩子就像扒了一层皮,从一个月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这所重点中学花了将近20万。而另一个妈妈则跟帖说:“今年我花不到20万上了一所重点小学,不过是带初中一起的,免了小升初的麻烦,这样算起来还是合算的……”
即使孩子不是面临升学,各种培训班加起来也绝对价钱不菲。“幽幽妈”给记者算了一下,她儿子小学二年级,目前课外在上奥数、外语、作文培训,此外还有游泳、钢琴和画画三个兴趣班,每月花费3000多元,“这还是普通等级的价格,如果老师是特级的,费用会翻番。”
可见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有时候已经超出人均教育费用,它不可忽视。 
教育负担之重,确实压得家长们抬不起头。日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新浪网,对21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极大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29.5%的人达到30%至50%,12.8%的人达到50%至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新浪网》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社会各界出于不同的目的极力鼓动居民扩大教育消费,居民的教育消费于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热潮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消费导向不正确。
现在的社会唯钱独尊,而为了钱,大家都不择手段,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他们学着“大人”的模样,把这种习气演绎的淋漓尽致。现在的很多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普遍存在攀比风,从众风,巴结风等等各种风。就以我教的班来说,假如a今天拿了5元钱并买了很多粘贴画,那么第二天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下课的时候买了粘贴画,并且都围在粘贴画最多的A身边玩,甚至有的同学还会凑到这个同学身边,各种讨好,想要一点粘贴画。当时我的班里的一个同学还利用这个在两个小时内赚了4元钱,她一个小贴画卖5毛钱,然而一张大的(有很多小的)才一元钱!我并不是反对这个同学赚钱,我知识觉得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有点太社会化了!而她的同学们也是把大人们那一套谄媚的功夫学的炉火纯。
2 家长为教育消费的盲目性
就以我暑假的体验以及了解来看家长大概分以下几种情况把孩子送来全托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别的孩子上什么班我的孩子就上什么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很多孩子的学习程度根本不需要进培训班;父母望子成龙及尽义务心理,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而且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不择手段”,用金钱和物质诱惑孩子,我班里的一个小孩就是只要来上课,家长就一天给15元零花钱;延续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心理,有些家长小时候没上过学,所以就一定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并且考上大学,似乎要了孩子就是为了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续,或者当成自己的再生;父母都上班,孩子在家无人照看,为了省事,所以把孩子送到全托班的;孩子自己想来和同伴们一起玩乐的。而结合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我觉得父母还有以下几中高消费问题:一是扭曲型消费。就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在对时代的认知上、对社会的感悟上、对贫富的理解上发生了扭曲,陷入了误区,把那些非理性的高消费冠以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进而,担心孩子吃穿用跟不上潮流,被别人笑话。因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证孩子不“落伍”,有的宁肯负债也要把孩子“武装”好。二是溺爱型消费。误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穿用都是一流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为此宁肯自己省吃俭用,负债支撑,也不能让孩子受屈,孩子说啥是啥,要啥给啥,从未有一个“不”字。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要钱,多花钱、乱花钱。
总之种种盲目的消费行为导致了许多无效或者低效消费的结果。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教育的内容,而心理教育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体 现。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心理教育作为贯彻落实 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来抓,通过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 形成。心理问题在当代社会中越显突出,也算是阻碍人力资本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而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就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手段,这样就更加 有利于人在实现其它人力资本过程中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其人力资本 的发展。
学校造成高消费问题
教育高消费形成的原因有:国家启动教育消费,部分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受“教育产业化”的观念的误导,出现新的收费“双轨制”;个别高校还存在超成本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者违反规定对老生也“提价”,或对新生收取数万元的“建校费”•“赞助费”•“转专业费”等;政府投入不到位;而教育消费为“商机”被过分挖掘,也处处为教育高消费创造条件,如“高校宿舍宾馆化”•逼迫学生买连垃圾都不如的辅导书等。这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都是非常高消费的行为。
学生自己的消费观造成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孩子的早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消费也在逐渐突破校园而趋于“社会化”,其中日益明显和突出的诸如超前、奢侈、攀比、从众、盲目,甚至灰色、黄色消费等非理性、不健康的消费。
学生的消费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消费,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中观念造成高消费:一是父母包办一切,父母生了我就得负责我的一切花费,我要啥就得有啥这样就早就了攀比风•超前消费•奢侈•盲目;父母是我花费的所有来源,从未想过自己兼职支付自己的教育花费。
现在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道现象以及分析原因的层面上,作为即将入世的我们更应该针对现象,加以思考,提出改革的措施来。针对教育消费的种种问题,我想以下的建议可以考虑。
首先。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之低是十分罕见的,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教育经费投入是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任何试图把这部分的缺口由中国公民由消费的形式来填补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当前不是要刺激居民的教育消费,居民已经有强烈的教育消费欲望,不需要刺激,而是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消费需要。其次,国家要正确引导居民的消费,使居民树立健康•新型的教育消费观,从而影响学生的消费观,使他们健康的消费。再次是国家应该严令禁止教育产业化,从而杜绝高校的各种费用:最重要的是国家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从而使各地区没有差异,从而也就不会有择校费等收费项目和高考移民等现象的出现了。
3、 社会
假如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合理消费,没有那么多不正之风,那么学生也就不会沾染那么多风气,从来也就不会有超前、奢侈、攀比、从众、盲目,甚至灰色、黄色消费等非理性、不健康的消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青少年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消费习惯。
4、学校
第一,学校领导应该在其位谋其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能有从学生身上拿钱去补充其他漏洞的想法,坚决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现象。
第二,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再次要对学校周围的商家进行监督,从而杜绝他们鼓动学生乱消费。
第三,增强中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应把消费观纳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要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和教育方式,把中学生塑造成有爱心、有理想的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学校可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开展消费、理财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广泛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同时,教师应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消费行为。
5、家庭
儿童消费市场是个“周瑜打黄盖”的买卖,单靠经销商们摇唇鼓舌一味拔高,没有家长们购买激情的适时“派对”,这个市场是膨胀不开的。很多家长背负着多重压力,没有多余时间陪孩子,所以总觉得亏欠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就有求必应。此话正好印证了“造成儿童消费市场高档化的另一个主谋可能是孩子的家长”的观点
要教育孩子,首先得教育家长。这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重建问题,而不是孩子一方面的问题。首先,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然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一味迁就或粗暴打骂,应该耐心地说服教育; 其次,家长要学会转移孩子的兴趣点,巧妙地用合理要求代替不合理要求。 对于已经养成高消费习惯的孩子,应帮助他们树立创造财富光荣、浪费财富可耻的观念,告诉他们先“积累”后“消费”才是成功者的途径。而由于身心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 一部分,所以再次可见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同时,教育对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 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 些关系中获取的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多。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 外靠朋友。说的就是社会资本的本质。
由于社会资本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资本的获取有很多 途径。而教育在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但是这 也是无法代替的。因为教育在人的意识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一 个人的意识形态可以决定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和交多少朋友。交的朋友越有 利,交得越多,一个人的社会资本就越雄厚。同时,如果你和有关系的人越密切, 关系越好,你的社会资本就越稳定,其发展就越好。而要把关系搞好,就要有一 定的交际能力,那么教育就是培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能够为 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是在学校受教育, 那么学校里面的那些同乡会以及社团,还有就是你的同学,都可以为你创造社会 资本,主要就看你懂不懂得把握而已。而这些功能也只有在学校中产生,这些社 会资本也只能在学校中获得。这一点就是教育在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到 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6、个人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盲目跟风,攀比,要有为自己和家人省一份力的想法,不能不知道钱来之不易,要有分辨是非对错之心,自动过滤掉对自己对社会不好的影响。
最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该形成合力,努力做到人人消费不盲目,不浪费。从而使自己和孩子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