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小教育的弊端与对策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10-19 11:06:29 ; 浏览次数: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小教育的弊端与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经济学有一些核心的观念,对于我们分析教育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来进行分析,可以有许多的新思路。
 关键词:经济学  中小教育  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从教的这些年里,使我深深感到中小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公平”、“教育竞争”、“教育信息”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教育公平   
(一)、教育公平内涵包括教育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
(1)教育起点公平,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点由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2)教育过程公平,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同等的对待,如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条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是指同类学校的教育物质条件大体一致,师资力量水平与学校类型级别相符合,并与同类学校大体一致;主观方面是指公平的对待每一位不同背景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3)教育结果公平,即学生的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其中,教育起点公平是前提和基础,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起点公平的延续和进一步要求,同时也是教育结果公平的保障和奠基。由于教育结果公平的不好控制,当前主要集中在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两个方面。
(二)、教育公平的现实问题及表现探察     
自教育改革以来,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条件日益改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这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也伴随着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  
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农村教育薄弱。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大背景在教育上的反映,我国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高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领先的贫富差距,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也是中国历史上贫富差距空前大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中小教育入学机会呈现“扶强抑弱”,近年来省内多地按地市划线的办法出台。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学校所在地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2、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园中贫困生阶层不断扩大。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贫困阶层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农村的是绝对贫困阶层;城市则是原先的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失业者、退休者等,心理压力和相对剥夺感更大,社会影响力也更大。由于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争之外,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增加。
3、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性别差别主要表现在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已有很大改观,现在女性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尚未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是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另外我们应注意强势文化垄断的隐性不平等,使少数民族教育具有民族性。
二、教育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同样,也是整个社会得以不断前进的核心推动力。教育要进步,要提高,必须努力去促进竞争而不是遏制竞争。然而,我国的许多做法都是习惯于消除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这些制度性的障碍不消除,再谈重视教育也是空话。
(一)、搞招生垄断是消除竞争的做法,不利于促进竞争。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国家不是努力去维护公平竞争,而是始终想通过行政力量去制造垄断,比如各地的重点中学,不仅揽尽一地的最高分,各方面的软硬件也是最好的,其他中学自然就被剥夺了竞争的资格,成了当地的垄断中学。一旦垄断,就有了经济租金,除了部分高分考生,其他许多指标被用于收取垄断租金,这种垄断制度,制造了教育的巨大不公。
(二)、教材出版缺乏竞争,导致教材质量低劣不堪的状况长期没有得到改善目前各地的教材都是统一的,无论是版本还是出版社,都是由一家出版社垄断,这种垄断导致了教材编写缺乏竞争,教材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大多源自于此。我国应该开放基础教育的教材编写和出版市场。教育部门应该与教育出版社脱钩。无论是教育出版社直属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各地教育厅下的省级教育出版社,都必须与教育部或教育厅脱钩,划归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
(三)、校领导应该实行选举或竞聘上岗,实行任期制。目前大多教育机构的领导都是由政府机关任命,这导致教育机构的领导人选没有直接的竞争,而是只需要巴结政府机关的核心部门,搞好领导关系即可。这种恶劣的校领导选拔机制,不仅消除了竞争,而且导致教育机构完全丧失了教育机构的独立性,使得政府机关的腐败和官僚作风也完全渗透进了教育机构,导致教育机构完全官僚化,腐败成分,对于当地官员的不合理要求也毫无抵抗力。
三、教育信息
经济学对于信息给予了极其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选择的学问,那么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于决策相关信息的掌握。目前,我国教育学界对于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的先进理念的了解是极其不足的。这与企业界对于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理念的了解差距极大。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界在做决策时的相关信息严重不足。
四、基于以上种种表现,分析对策如下:
(一)、教育结构多样化,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产生对学生的排斥,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热点。除了更多地举办普通高中,应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综合高中模式。高等教育为适应大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入改革办学模式,更新教育内存,通过实行完全学分制等弹性化的灵活学制,使贫困学生能够通过分阶段学习自助地解决学费间题,以适应包括走读生、分阶段就学、停学创业、提前毕业等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避免有的腿长有的腿短;区域间、区城内、城乡间教育也必须协调发展,力争缩小差距;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发展局面。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中小学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思想。由于重点学校制度和应试教育模式,造成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学校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是完全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教育公平价值的,也是当前推行免试升入小学、初中政策、实行素质教育的实际障碍。为了改善中小学教育的品质,使学校教育正常化,必须推行教育均衡化的政策。其基本措施包括:平均分配教育经费,使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相似;公平地调配师资、校长,或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大致相同的师资水平;按学区平等地接受学生,使生源质量大致相似。     
(三)、建设“终身教育”体制     
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依赖充分的教育机会,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灵活的学校制度。这需要我们构建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让每个想接受教育的人都能拥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通过勤奋学习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重视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职业培训和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增加现行教育制度的弹性、选择性和适应性;开放教育系统,加强社会和公众参与,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化的教育体系。
(四)、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请外国的教育专家来华授课,积极的与国外的中学的行政管理者进行沟通,这将有助于引进国际的先进经验,消除国际先进经验不足的问题。
(五)、开放地方报纸市场,繁荣地方报纸,有助于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