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办好一所学校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1-26 11:19:52 ; 浏览次数: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办好一所学校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因素。以传播、保存、创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能否由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中间环节是由千千万万的商户组成。他们先和生产者进行讨价还价,以均衡价格购得产品,然后再和消费者讨价还价,在以均衡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整个流通环节中都存在着充分竞争,故产品可以以均衡价格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但是,假如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强行取代了千千万万零散而独立的中间商户,或者强行限制了中间环节的规模,那么,这个时候的中间环节,就会处于一种最为有利的地位——双边垄断地位。对生产者,它是处于垄断地位,形成买方市场,可以压低产品的价格;对消费者,它亦处于垄断地位,形成卖方市场,可以抬高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形成一个剪刀差模式,一边低价买进产品,一边高价卖出产品。中国教育市场是严重畸形的市场,因为有政府的强力干预与管制。教育问题的根源并非市场化,而是没有彻底的市场化,政府在其中处于双边垄断的有利地位,人为提高了这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它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持续的推进作用。本世纪教育研究的重大特点之一就是将教育作为一项产业,运用大量的经济学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很好地解释了教育行为的经济内涵,而且在影响宏观经济与教育政策、强化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仍然集中于教育学领域,而从产业角度来研究教育活动的文献尚不多见。为了深刻地认识教育行为的经济学原理,对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教育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经济问题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只有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改进高等教育管理, 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教育经济问题, 应着重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目前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考虑较多,主要依据医师与人口之间的比例;而较少从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社会可能提供的投入和承受能力,分析社会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 存在着追求高层次长学制的倾向;在专业结构上。专业越分越细。目前本科专业已多达57种,而且还有要求增加的趋势。实践证明:人才培葬层次越高,分科越细, 毕业生越难于分配到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以至于很多人担心,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能否在国内留得住都成了问题。
 每所高等院校的规模以多大为宜。每个专业点应该招收多少学生,才能既保证办学质量,又能收到最大的办学效益。
 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短缺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深入研究拓宽资金来源的途径和筹集办法的却很少。按照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 国家投资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目前, 国家对院校投入的教育事业费与理工科和综合大学同等对待。针对教育的特点,对生培养所需要的成本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目前还是空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证据 有利于争取国家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标准,保证教学需要和提高教育质量。
 除了争取国家投资以外,一些高等学校利用人才济济,知识密集的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兴办校办产业,开展技术转让,开拓资金来源,维持正常运转, 弥补国家教育投资的不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高等院校不同于工科学校和综合大学。结合教育的特点,探讨自筹资金的可行性,是研究高等教育经济的重要课题。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分析公民的收入水平 探讨收取学费的可行性及收取标准,对于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人事和财务管理,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引起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职工人数过多,人员经费逐年上升,所占比例过大 一般占高等院校教育事业费的60%。公用经费所占比例相应逐年缩小,影响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难于得到改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果扩大在校学生数量,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走扩大外延的道路,可以争取国家投资, 发挥现有师资的潜力, 提高规模效益 但是,由于教育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学生在校期间约有5O%的时间是专业学习。增加学生人数,将加剧本来已经不足的教学床位紧张的状况,降低教学质量。另外 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整个高等教育的规模受到限制, 教育的规模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教育要顺应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不可能只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来决定。因此, 控制教职工的人数, 建立人才流动的正常的机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教育经费紧张的原因, 除了来源不足以外,浪费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贵重仪器使用上,无偿占有,单位所有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至在一个学校内,各单位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搞“小而全 ,高等院校经费短缺原因探究及对策江西院邹良志矗等院校经费现状高等教育,学制长,课时多,教学过程申不但有大量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消耗,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解翻用尸体,实验动物以及各种药品、试剂,在学生实习阶段,。由于实习分散, 还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所以, 教育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来说,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所需的经费要更多一些。然而近些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院校的经费却显得异常的短缺和拮据,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上,或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或受人际关系的影响,现有临床教学设施不能充分利用,面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新建附属医院。
在财物管理上,由于措施不力,开支控制不严, 擅自提高开支标准, 公费医疗超支严重,委托培养及成人教育挤占国家任务教育费用等,加重了教育经费的紧张。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的人员和财务管理, 节约开支,避免浪费, 有很大潜力可挖。
 结合成本——效益分析, 开展教育评估。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过多的强调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 办学不计成本,片面追求 高质量 , 缺乏从每生教育成本的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办学的实际效果。客观上引导学校一味向上伸手要投资,学校规模越大越好,专业设置越多越好, 办学层次越高越好,在校学习年限越长越好,不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客现需求, 根据具体条件把学校办好。
按照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人才培养同其他生产一样, 存在着投入与产出问题。分析教育的成本效益, 目的是研究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在教育上进行成本效益评估, 目前尚缺乏完整的资料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1.政府投资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教育费用应当由政府与个人共同负担,这是因为教育不仅能带来私人收益,所以应当由私人负担部分费用;而且教育能够带来社会收益,因而政府也应当负担部分费用。  第二,由于教育投资能够带来社会收益,因而教育经费不应被视为一项福利支出,而应被当作生产性投资。  第三,既然教育投资越多,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也越多,因而教育投资政策应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府投资教育的原则  政府对教育投资不存在是否应该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投资多少和如何投资。在这一点上政府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需求原则。即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于这一点,将在下面的“人力计划理论”中作出分析。  第二是预算约束原则。即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受其财政总预算的制约。 第三是机会成本原则。政府在平衡财政预算的各项支出时,很显然要将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进行比较,若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低于其他投资,则教育投资是过度的;若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高于其他投资,则教育投资不足。
 破解发展难题,再铸学校辉煌,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源于自身,我们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系统协调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的实力与活力,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区域性一流现代开放大学的宏伟目标。但是高等教育的过度发展容易导致知识失业,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和教育投资的浪费。因此,减少高等教育的直接补贴(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投资额的绝对值下降),而扩大私人在高等教育中的投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正在试行的收费就读制恰恰是一种既符合理论判断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