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特别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论述,旁征博引,学贯古今,许多经典语言信手拈来,闪光话语随处可见。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醍醐灌顶,感到非常解渴、非常开窍。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具体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给予总结,承继这份珍贵遗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形成发展的深层内因和根本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巨大动力和宝贵资源,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源头活水。
再次,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伟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激励新时代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最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进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渊源,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大家一起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动之中。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义制高点,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鲜明提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和文明多样性的国际主张,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风采,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事务、实施国际战略中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思想深刻而系统,它将我党关于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实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观。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激发了炎黄子孙的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员作用,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开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新纪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焕发出新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这个阶段将永载史册!
(添加微信成为您的考研小助手 ) (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考研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