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习理念研究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8-09 11:00:07 ; 浏览次数:
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习理念研究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较为缓慢,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大学教学过程中延续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时能够消除的。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大学舞蹈教学方式仍旧以模仿教学为主,强调教学的言传身教。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仍旧没有起到主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使得许多新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理念无法得到较快的传播。加之许多高校往往因条件的限制,极少重视舞蹈教学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仍然是舞蹈教育的主要形式,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大学舞蹈教学脱离了其应有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针对“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艺术院校舞蹈专业中的教学状况,从而推动科学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与学
 一、我国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各类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状况,可以得出我国艺术院校舞蹈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存在极大的差异
 由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入学招生实行省控线加学校划线的方式,必然会使得不同院校存在着较为现实的生源差异问题。由于学校生源的参差不齐,势必会导致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存在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普遍表现为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受过系统的训练,有的却没有,比如基本的软开度、肌肉训练,基础舞蹈技能等等。接受过系统舞蹈基础训练的学生因能够初步掌握相应的舞蹈技能,身体的协调性方面就会较没有接受过系统舞蹈基础训练的学生好的多。由于生源舞蹈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势必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较多的困难,且同样的教学课程对于这些学生也不仅完全适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导致学生舞蹈素质的不均衡。因而,各高校应当在实际的舞蹈教学工作中,明晰自身的具体状况,根据状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学生舞蹈自学主动性较差
 大学不同于高中教育,因其对学生的约束性较差,使得许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易滋生懒做思想。因大学舞蹈教学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舞蹈基础,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从基础训练开始做起,而基础训练中的软开度、肌肉训练等势必会带给那些缺乏舞蹈基础的学生较大的痛苦,痛苦的存在常常会使得许多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之一二年级又以舞蹈基础教学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紧张、注意力分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丧失,带给学生舞蹈学习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舞蹈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我国教育改革较为缓慢,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大学教学过程中延续了几十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是一时能够消除的。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大学舞蹈教学方式仍旧以模仿教学为主,强调教学的言传身教。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仍旧没有起到主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使得许多新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舞蹈理念无法得到较快的传播。加之许多高校往往因条件的限制,极少重视舞蹈教学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仍然是舞蹈教育的主要形式,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大学舞蹈教学脱离了其应有的发展方向。
 二、“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艺术院校“教”与“学”中所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关系到我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结合现状,做出以下分析:
(一)“文”“舞”的长期失衡
 1. 舞蹈具有特殊性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因此对人身体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学生自训练以来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进行训练和表演,没有过多时间学习文化课。导致文化底子薄,理论基础差,知识面狭窄,许多规定课程都听不懂。原有基础严重参差不齐,使文化课教学长期低水平徘回,整体很难有大的提高。
 2. 舞蹈教学在知识结构方面缺乏立足文化素质高度的全面规划
 教学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兼顾。过分讲究专业课的专业性,技术技能单一,不够灵活。“舞匠”模式已经成习惯,学生处于“盲目”状态,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由于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先天不足,造成舞蹈大学生在文化素质上缺乏人文学科的支撑。过分的专门化的教育严重消弱了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教育,欠缺思想上的素质教育,导致学生有个人至上、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缺乏积极向上、勇敢进取的开拓精神,无法形成正确思辨能力,造就大批地文化的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在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上没有全面兼顾的合理规划,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想上的“瘸脚”。
(二)教师自身的非复合型
 舞蹈专业教师受传统舞蹈教育影响,在自身素质方面有局限性。年纪轻、文化水平低、教学方式单一、经验不丰富、进取精神衰退、缺乏自我填充意识等,延缓了对大学生复合人才的培养。
(三)“教”与“学”之间的不统一
 1. “教”的问题
(1)点面不兼顾,两极分化严重
 有的老师因急功近利,过分注重对苗子的培养,而忽视苗子的适度成长,同时也忽略了对次子学生的培养。无论是把上还是把下,教师总喜欢把较好学生放在中间。对中把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边把,最终导致两极分化严重。这种单纯的以尖子生来刺激其他次子学生学习攀比欲的以点带面或面面俱到都不利于舞蹈教学的科学发展。
(2)剥夺学生话语权
 “教”与“学”是双方互相讨论,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学习。若不注重及时沟通,就会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他们逐渐不主动思考,而是对老师的依赖,甚至形成盲目个人崇拜。
 2. “学”的问题
(1)位置的思考
 中间位置,重要地形,无形中形成了学生的竞争位置。如不正确对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位置,忽略学习中的最本质内容。
(2)学习目的不明确,忽略自我
 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填鸭式教学,教什么就学什么。完全没有学习的方向和目的。这种模仿、被动式学习会逐渐失去自我,变成只会继承不会创新发展的表演者。
 三、大学舞蹈教育的科学发展策略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舞蹈教育现状,可以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沿用,极大的损害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当尽快根据问题的状况,原因制定科学发展的策略,以便尽快改革、改进和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一)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
 大学舞蹈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切合实际的需求。教学内容要尽量遵循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过程的由简入繁,由教学动作由单一到组合的原则。许多舞蹈专业学生,由于初等教学阶段较少接触舞蹈知识,仅仅是兴趣使然在高考选报专业时报考了舞蹈专业,因此,大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从开设简易的民族舞蹈键操开始,从学生协调能力的切实提高着手,通过学生舞蹈基础的逐步建立,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得到舞蹈能力的稳步提升。
 1. “教”“学”平衡
(1)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施教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灵活应用知识,选择适当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人性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学习上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 “教”“学”和谐
(1)端正学习动机,正确认识位置
 明确学习目的,集中精力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思考所占位置的重要性。
(2)正确看待自我,加强创造能力
 在学习中,既不要膨胀自我意识,也不能微缩自我地位。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式的学习,也要增强独立辨别能力,同时加强创造能力。
(二)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
 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将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内在感受,为舞蹈表演、创作奠定基础。
(三)注重对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教育教学工作最实际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和工具,更加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舞蹈艺术是借由身体韵律运动进行塑造的,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生动、形象、直观、准确的传递目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中增加思维的活跃性,较深其对舞蹈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经典舞曲作品的展示,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爱,更好的投身到舞蹈学习中去。
(四)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心理的契合
 学生之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存在着差异,重视差异的存在,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合理安排舞蹈课程是做好舞蹈课堂教学工作的关键。一是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舞蹈将有限的舞台作为基础。用肢体的动作语言表达舞蹈的情节与情感内容,这就需要发挥表演者的想象力。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肢体艺术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引领观众进入舞蹈艺术丰富的内在世界。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肢体语言和动作的展现,同时也是对舞台音乐内在情感的表达与融合,两者相辅相承。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对音乐的内在结构要有充分的感知与认识。
(五)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韩愈对教师一职曾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概括. 的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他也是学生日常行为效法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因舞蹈教师在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是促进舞蹈“教”“学”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吕艺生教授曾在《舞蹈教育学》中从德、智、体、心、质五个方面精辟地剖析了舞蹈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1.德,指舞蹈教师的政治方向和人格品级。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
 2.智,一个舞蹈教师的才能应当是全面的,应具备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应具备舞蹈编导的创造能力,应具备理论家的思辨能力,应具备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
 3.体,要求舞蹈教师要有一个优美的体态,不仅是健康的,而且是灵活协调、善于表现的。
 4.心,一个舞蹈老师,要有对舞蹈教育事业无比热忱的热心,要有对学生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的爱心,还有对舞蹈教学坚强毅力与韧性的耐心。
 5.质,要求舞蹈老师在舞蹈院校的环境和舞蹈教师的群体职业特征影响下,优化舞蹈教师的气质。
 此外,老师还应着眼于舞蹈专业,放眼于交叉学科、姐妹艺术等领域。通过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相关课程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做到多学科、多层面、广采博收,兼收并蓄。
(六)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树立批判思想
 在当今的快速发展下,舞蹈专业中的“教”与“学”也都应树立起一种批判思想。去羌存菁,从而给与自身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作为老师,应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粑,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创作出优秀作品。作为学生,在学习中则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吸收、听之任之,没有自己的思想。而应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独立辨别、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不好的,错误的东西要勇于批判,进行反问,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综上所述,舞蹈中“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和谐直接关系着舞蹈教育的质量,是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当今艺术学院舞蹈专业“教”与“学”所呈现的特点、问题,我们应当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舞蹈教育中的“教”与“学”,并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快速科学发展。
 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社会意义在于,全体受教育者都有机会学习它、继承它、参与它。从整个国家来说,舞蹈教育必须面向全社会,艺术院校舞蹈教育必须拿出最专业的水准来面向全社会的舞蹈教育工作。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只有把握艺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握艺术院校的教学特色和最高水准,服务和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真正实现艺术的根本功能,从而实现专业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范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舞台,2010(09).
于力.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J].艺术教育,2011(08).
戴丽娟,石明灯.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05).
余宁.当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1(11).
韩淑英、刘忆、庞静,《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研究》2009北京舞蹈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