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5-03 09:54:24 ; 浏览次数:

 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

 我们该如何理解师生“互动”的丰富内涵呢?有专家认为“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我认为师生互动的本质核心在于“交互”,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前面的师生互动中,无论是老师提问题,还是学生回答问题都是一方控制,指向另一方的“单向、线形的影响”老师在提完问题后并不与学生共同探讨、思考、交流问题,而是等待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一旦答案产生后,老师稍加评论,而决少分析思考为何出现这样答案。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应当是师生双方都实际地、发自内心地“反应”着。其中一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的活动是由另一方引起的,而引发方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又被他所引发的行为影响。
一、师生互动的特点
由于“互动一定是指两个个体的相互影响”,所以师生互动必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平等性。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认可与被认可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合作、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讨真理、交流人生体验。二是交互性。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属性,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也是互动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发展。所以互动要真正形成,同属教学活动主体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方发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应当是单方面的。三是共振性。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一内容进行共同思考、讨论时,双方都必须同时“互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必须是反应性互动,即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在神态、肢体和作业上的反馈,而学生的这些反应作为信息又要为教师接受,使老师不断的调整教学以获得最佳效果。四是连续性。师生互动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应当连续不断地、环环紧扣地、循环往复地进行。
五是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绝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是“提问---回答---反馈”式的,也可以是讲述式、讨论式、演示式、评价式也可以是开放式的。
二 、 师生互动的意义
教学应该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由于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强调师生间、同学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和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样“交往”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中,学生可以做到心态开放、个性突出、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老师,则可有效的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切实转变角色,体验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由此可见,师生互动的意义体现于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上,对教学的新认识。
三、师生互动的途径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接受对方对自己的影响,然后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双方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老师应在充分认识意义、准确把握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良好的教学情景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而良好的教学情景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课堂气氛的好坏和师生之间是否相互肯定和关注有一定关系。
老师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容易突破难点和疑点,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来看一个案例: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储蓄与折扣”练习课上,老师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老师有10000元,本来想去银行存5年定期,后来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个广告:太平人寿有一险种,一份10000元,5年满期可获11%的收益。老师有些犹豫不决,因为我不知道排除保险的保障,5年后到底哪个收益高呢?你们能帮我一起算算吗?”对于这样实际又有趣的问题,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我将银行5年定期存款的利率2.82%告诉他们,大家马上列出式子开始计算,并交流计算方法,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我应该去存银行,课后甚至还有学生好心地提醒我,如果考虑保险的保障,还是买保险比较实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围绕平时生活中关于储蓄与折扣的问题进行计算,整节课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左旋肉碱副作用眼膜什么牌子好瘦脸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第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老师要在认真地分析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对上课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立足与所有学生能够进入学习过程,要将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尤其要注重学习方法方面的知识。在优化整和教学内容后,对教学活动安排,何时使用多媒体,运用教学策略等进行科学设计。导入新课时要富有新意、情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和兴致,教学环节衔接自如具有“戏剧性”。教学过程切忌“单向、线性”进行,师生要全程、全面双向交流;教学结尾要富有启发,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和思考余地。同时,要保护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老师要淡化原先准备的上课流程,注重互动过程的多元性,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绝不要以既定的结论锁定互动过程。
第三、娴熟运用评价艺术
老师对学生如何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因此,要注意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学生评价的激励功能,就是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主动性。为此,评价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优生,要激起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对差生,要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自卑感的,要亮化起闪光点;总之,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人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都能与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交流。下面来看一个案例,老师是如何运用激励性原则,让学生能发展地看待自己的错误,那样学生不仅能改正错误,还会更愿意在教师引导下继续探究学习。
在学习“百分比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某厂去年计划出口创汇320万美元,实际超额40万美元。这个厂实际出口创汇是计划的百分之几?”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开始认真思考,寻找解题思路。交流时,我抽了班上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小沈上黑板解题,小沈在上面思考了一会,列出了如下算式:40/320=0.125=12.5%。解到这儿他就开始写答句,坐在下面的许多同学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上黑板改正,几个胆大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小沈写字的动作越来越慢,脸也涨得通红,他手足无措地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我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身肯定地对他说:“这个题目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听了我的话,小沈脸色有点犹豫不定,我首先让他明白了他列的算式只是求了超额部分是计划的12.5%,而题目要求的是实际出口创汇是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应将超额部分再加上计划的才是正确结果,小沈理解地点了点头,接着在他所列的算式旁加上:1+12.5%=112.5%。我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他将小数0.125正确地化到了百分数12.5%以及解题的规范,小沈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体面”地做下去。表扬与鼓励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保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探究的兴趣更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第四、积极主动参与互动
老师作为师生互动的一方,既负有当好伙伴的责任,还负有激发对方积极参与互动的责任;同时,师生“互动”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它应当是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因此,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其次,老师要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论理学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如果老师本身对所教授的内容都含糊不清,或者神情呆板、态度粗暴,必然难以获得学生的青睐,不能引起共鸣,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无法取得良好的师生互动了。老师还要有富于激情的语言艺术,可以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思维的跳动,让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自豪,从而由衷地产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强烈冲动。三是要有能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爱心、能包容、善交往,能与学生真情沟通、坦城交流、和谐相处。如此,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就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师生互动的质量就会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数学课上老师是如何借助教学道具,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互动。
 在教学“长方体中的线和面”一课时,老师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成为长方体知识的研究者,在上课前特意准备了一个魔术袋,把上课要用的教具都置于其中。上课时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争着要摸袋中物体,通过摸长方体,学生自己说出了对长方体的已有认识,从旧的认知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继续“袋中取物”,取出一堆“小零件”,他告诉学生这是他儿子的玩具,学生们哄堂大笑,接下去问他们能否用这些玩具拼出长方体,学生们说能。将玩具分发给小组拼,学生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究,在拼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线和面的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努力的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关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互动”一词已经到了耳详能熟的地步,但要真正做起来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所有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掌握好师生互动的特点与规律,将有效的师生互动途径带入课堂,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