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作业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你对教育有何认识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5-20 15:16:23 ; 浏览次数:

第1题、请回顾你受教育的经历,列举一些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
答: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这比什么都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时告诫自己:学生是主人,教师是顾问;学生是演员,教师应退居幕后:只有形成这种教学理念,教育创新才不会成为空谈,优化课堂教学才不是走走形式。教育需要教学创新,教师渴望教学创新,学生呼唤教学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新世纪、新课程呼唤全新观念的新教师,愿我们每位教师把握这个机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披荆斩棘,应对挑战,担负起时代与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无论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还是不熟悉的课文,教师都不加选择只是一味地讲下去,形成唯教材是尊的普遍现象。教师的这种机械呆板的行为使本应该活的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毫无生气。他们忘记了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老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培养受教育者学会终身学习的例子,我们说它只是培养能力、传授知识的一个手段,它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我们能用其它的文章达到这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舍弃教材中的某些篇目也未尝不可。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对教材处理更应大胆,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与发展的思路对待现行的课程体系,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思考和研究,而不要把教材奉为决定受教育者素质的“圣经”,把课本知识当作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当然,这种对教材的灵活的处理,大胆的取舍,背后应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没有这些,你会把教材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第2题、你对教育有何认识?同意本书的对教育概念的界定?在你看来应当如何理解和表述教育的概念?
答:教育史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诸多教育综合而成的,本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这个概念基本涵盖了教育的诸要素,在我看来教育是社会挂席的一个综合体,它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它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发展的综合载体。
第3题、有人认为“近墨者墨”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墨”请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看法(书本P51)
答:俗话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不无道理,但是,也有例外的,“莲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这种精神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对于这两个观点,我认为是因人而异,品德高尚的人就出淤泥而不染,而自制力弱的人就人云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具有超群品质的人必然拥有自己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们做事从不偏离轨道,即便偶尔迷失也会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于具有的各种极致的个性交汇碰撞造成的,无伤大雅.其人生的主线仿佛早已确定,就好象掌心的纹路一样清晰,只要他们捏紧拳头,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第4题、怎样理解教育是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忽视教育的人力资本意义或仅仅把教育做人力资本的观念在教育界、在社会上有何表现?都是对的吗?
答: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对教育低水平的公共支持。既然学校教育经费来自地方,富裕省份比贫穷省份能够使每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更多。一个人的出生地是此人技能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资源约束对个人接受教育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是西部。地区间能否接受教育是不同的,这导致严重的地区差异,也是现行政策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中国正在发生变化。她的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在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也在变化着。许多的经验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规则表明,接受较多教育和更有技能的人更能适应变化。他们更有可能从新机会中受益,并且创造他们自己的新机会,他们提高工作的生产力。面临新的机会,更高的技能促进职业、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工人流动,帮助人们重新配置资源到更具生产力的用途中去,甚至能认识到新机会的存在。接受较多教育的劳动力更灵活,接受更多教育的人能更好的吸收新思想,适应国外技术,提高当地技术,理解国外知识并应用到当地。
第5题“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对于人的培养与成长有何重大意义。
答:个人本位论高度推崇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所谓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把康德个人看作是目的, 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其反面 就是认为个人微不足道,个人只是社会集体中一个无关紧要的分子或零部件。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志趣.这种观点认为,个人的发展依据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人是社会的产物,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此,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规范和已有的人类文化遗产